石雕是指使用各種雕刻、雕刻的石頭,通過營造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、可觸摸的藝術形象,反映社會生活,表現藝術家審美感、審美感情、審美理想的藝術。常用石材有花崗巖、大理石、青石、礫石等。石材質地堅硬、耐風化,是大型紀念雕刻的主要材料。
石雕歷史非常漫長,石雕藝術的創作也在不斷更新和進步。不同時期,石雕在類型和風格上有很大的變遷;需求、審美追求、社會環境和社會制度制約著石雕創作的發展和演變。
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先民,距今約1萬年前就可以燒制陶器,距今78000年前才進入彩陶時代。相比之下,中國古代人類發明磨制石器的技術在舊石器晚期得到了活用。山頂洞人們的石質裝飾品,是經過思考被鑿出來的,這是中國古代雕刻史上的里程碑。商代時石器生產仍占重要地位,當時各種陶瓷制品風生水起,是罕見的備受矚目的石雕作品。物也是當時人崇拜的神,所以石雕藝術家特別善于表現五顏六色的動物世界。
唐代石雕是中國雕塑史上的最高峰,還是分為陵墓石雕和佛教石雕兩種。唐代的佛教雕刻以石窟像為主,除此之外還保存有少數平原佛寺的彩色雕刻和小型佛像。唐代的造像以奉先寺的造像為首,雄偉壯觀,圓潤,強烈地表現了唐風的特征。另外,以敦煌的彩色造型為主體,精華眾多,內容相當豐富,藝術水平高,是歷代造像無法比擬的。
以上就是石雕藝術的早期歷史淵源介紹,感謝閱讀。
上一條: 石雕分布情況的簡單介紹
下一條: 石雕藝術的歷史表現